
圖為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開幕式。
6月20日,《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蘇州聯合公報》發表,支持捷克、匈牙利等國家在傳統醫學領域的實踐,中國愿為中國傳統醫藥在中東歐地區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和人才保障。
會議強調,聯合國大會于2015年9月所通過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新時期的全球衛生發展設定了宏偉的目標,中國和中東歐各國將在此框架下,積極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本國各年齡段人民的福祉。中國已將建設“健康中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之中,歐洲各國也參照《歐盟2020戰略》等社會發展綱領性文件,推動本國的衛生發展規劃。
會議意識到,中國傳統醫學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交流往來的使者。近年來,中東歐國家對中國傳統醫學的興趣逐漸增強,一些國家在民間交流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通過法律手段將中醫藥納入國家衛生體系之中的各種途徑。會議支持捷克、匈牙利、黑山、馬其頓等國家在傳統醫學領域所作出的實踐,中國愿為中國傳統醫藥在中東歐地區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和人才保障。
會議一致同意,在“16+1合作機制”框架下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合作促進聯合會,旨在保持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醫藥衛生領域合作的良好勢頭,共享各國在衛生發展領域的有益經驗,推進16+1衛生合作平臺建設,提高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醫藥衛生交流合作水平。聯合會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歡迎中東歐國家衛生主管部門、民間團體、醫藥企業等有關機構加入該合作機制,不斷發展和拓展其各相關職能。
會議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間應加強醫療機構之間的直接聯系,通過發揮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在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之的醫療機構間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角度的學術交流、技術交流和人才交流,推動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醫院管理、學科建設、旅游醫療等方面的合作,支持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有關醫院發起成立中國—中東歐國家醫院合作聯盟。
會議重申,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地處不同地區,疾病譜和疾病負擔有所不同,但共同面臨著老齡化、慢性病以及新發和再發傳染病等威脅。會議建議加強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在公共衛生領域的國際合作,支持建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公共衛生機構合作機制,為本國和本地區創造健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健康。
會議強調,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都在經歷著社會、經濟的快速轉型,衛生體系也在進行著不同形式和階段的改革。如何建立一個高效、公平、高質量的衛生體系,滿足本國人民不斷增長的衛生需求是所有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會議建議加大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中青年人才的交流,鼓勵衛生政策研究人員利用創新、協作和發展的視角,加強雙方在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探討未來衛生體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會議注意到,健康產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之一。會議鼓勵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醫藥企業界人士共同深入探討雙方醫藥市場、投融資、技術合作的發展現狀和潛在發展機遇,促進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間的醫藥貿易和產業發展,為中國和中東歐人民提供質優、價廉、有效的產品,提高民眾的健康水平。
會議重申,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將繼續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并推動其改革進程,加強在各個國際組織中的溝通與協調,支持中歐之間在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框架的醫藥衛生領域交流與合作。
各國代表支持匈牙利于2017年在布達佩斯舉辦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丁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