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災害中,會有很大一部分被壓群眾會出現骨折、軟組織挫傷、擠壓綜合征等情況,震后瘟疫預防也是搶險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中醫藥對這些病癥的防治具有鮮明的特色優勢。
骨折患者:小夾板和中醫手法復位
骨折要首先區分是開放式骨折還是閉合式骨折,骨折復位越早越好,早期整復比較容易,也易獲得正確對位。但是病人如果有休克、昏迷、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時,需等全身情況穩定后,才能整復骨折。復位和固定可以有效緩解病人的疼痛。
針對開放性骨折,應當充分暴露傷口、充分消毒,進行救治,地震后房屋倒塌可以引起組織的深度刺傷,容易引起厭氧菌的感染,特別是在不具備嚴格消毒的環境下,如果進行嚴密包扎,就會導致厭氧菌的感染。
針對閉合性骨折,主要是需要復位、固定,在醫療條件不允許的環境下,中醫的手法復位、小夾板治療是其治療的優勢。復位是將移位的骨折段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關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還得用固定的方法將骨折維持于復位后的位置,待其堅固愈合。
災區的患者眾多,應用小夾板,醫護人員可以就地取材,塌方后的木板、桑樹皮、紙板都可以臨時使用,來緩解病人的痛苦。
活血化瘀治療軟組織挫傷
軟組織挫傷是地震中最容易發生的癥狀之一。溫建民建議,針對軟組織損傷,在沒有消毒措施的情況下,中藥三黃湯可以代替消毒液進行前期的消毒,進而使用可以內服的桃紅四物湯等活血化瘀藥,可以加上土鱉蟲以增加其活血化瘀的效果。
預防擠壓綜合征
在搶救出受災群眾后,要預防患者發生擠壓綜合征,擠壓綜合征是被困人員被救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擠壓綜合征是在四肢或軀干肌肉豐富部位,遭受重物長時間擠壓,血液和組織蛋白破壞,在擠壓解除后,這些代謝產物被吸收入血引起的外傷后急性腎小管壞死和由其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臨床以肢體腫脹、肌紅蛋白尿、高血鉀為特點的急性腎功能衰竭。針對擠壓綜合征,西醫的辦法就是切開引流,中醫中藥建議使用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加減治療,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防止腎功能損害。
中藥預防瘟疫
針對大災之后常有大疫的情況,溫建民強調,由于災后人們生活條件差,食品、飲水容易受到污染,人口聚集,所以容易發生傳染病,因此要積極進行宣傳教育、組織預防,同時可以使用清瘟敗毒飲進行預防。同時,吸取唐山大地震的經驗,衛生部門應該調集充足的破傷風疫苗,進行預防。長期的擠壓可以導致患者發生褥瘡,中醫可以用紅花泡酒或者酒精來進行局部按摩。(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