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偉:這次到北京來參加兩會,這是我第二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了,這次是第七" />
主持人:今年您來參加兩會,正趕上這兩天北京天氣還挺好的沒有那么多霧霾天,除了天氣的感受之外這次兩會給您的感受跟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肖偉:這次到北京來參加兩會,這是我第二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了,這次是第七次參會了,這次兩會我覺得空氣非常好,心情非常愉快,同時這次會議的會風非常簡樸,同時也很熱烈,同時也是煥然一新的。這次兩會會議安排、會風上都是高效的,很簡樸、很務實,會開得非常好,而且在會議的過程當中,從環境上來看,會議當中沒有像以前那樣鮮花鋪地的那些相對形式的或者是浪費的東西多。但是在會議的過程中,雖然簡樸,但是在整個會議召開的過程中還是非常務實的,同時氣氛也非常熱烈,大家聽報告也好、討論也好都安排得非常緊湊。在這次過程當中,也正像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一樣,這次會風和政府工作報告差不多,也非常務實,大家發言和討論的過程都是直指主題,非常簡潔,該講的問題也都講得非常好。包括我也感覺到會議的伙食要求上,特別是中央八項規定以后,以前浪費的一些東西、形式的一些東西基本上都沒有了,我們感到還是很滿意的。 主持人:那今年參加兩會您帶來的建議都是什么?給我們網友先交流一下,都涵蓋了哪些方面? 肖偉:我作為醫藥衛生界的代表,同時,我從事的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也是我們國內的A股上市公司,同時它是做創新中藥的一個企業,也就是我們生物醫藥產業當中一個作創新藥物很有特色的企業。所以我主要就是醫藥衛生這一塊,在生物醫藥當中我帶了很多建議和想法。因為我是做創新中藥的,所以在創新中藥這一塊,我主要有五個建議,但是這五個建議我主要是有兩個主要的建議。 一是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專門講到支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的發展,那么在這個題目里面,因為這次李克強總理的報告中,他的內容都講得非常多,而且內容里面都比較精煉,內容也比較簡明扼要,在這份報告當中有支持中醫藥和民族中藥醫藥的發展,雖然就一句話,但是體現的是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是有很大期待的。 因此,在這個話題當中,我也有一個建議,這個建議也是我這次帶來的五個建議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中藥發展的支撐上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提升的。我就這塊對政府的相關部門也提出了相關的想法和建議。在新一輪的中醫藥改革當中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這么一句話還是不夠的,隨著當前的發展,中醫藥的發展在創新藥要給予關心和支持,但是在這一塊在目前的現實上還是有一些問題,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以后,在醫保的支付方式上和健全全民醫保的體系上面,還有一些由此引發的藥價改革問題都在不斷升溫,而且出現的問題也很多。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隨著下一步的改革,從發改委的角度來說,要繼續調整藥品的最高零售價作為指導,同時還要有序推進支付基準價和支付指導價,從而進行新的嘗試。同時在全民醫保推進后,要求按病種來付費和醫療支付能力付費和第三方付費。這些推進后對醫改以后的深層次問題和藥價虛高等問題都能有效進行遏制。這些總體水平上是對的,或者宏觀面上也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在看來,對中醫藥這里還是產生了相應的問題。 比如按病種付費中,很可能就使中醫藥在報銷等方面產生挑戰和制約。尤其在臨床用藥上國家衛生委要求在臨床路徑上進行支付,但是西醫有西醫的臨床路徑,中醫有中醫的臨床路徑,這個如果不調整和整合就會使中藥走向邊際路徑。所以希望衛生委能夠按照用藥路徑進行制度制定。但是如何制定中西醫統一的對照表,讓它合理用藥,中醫能夠了解西醫,西醫也能了解中醫,這就會對我們中藥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二:而在基準用藥這塊,基準價支付這塊,我們希望這不僅是創新中藥,整個的生物醫藥產業當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對創新藥的支持上應該給予一定限度的保證、支持和支撐,這樣才能使我們創新藥的企業或者說我們國家要資助和支持發展的創新生物藥這塊的企業和研究單位對創新藥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和提升。 第三,在臨床路徑制定過程中制定總體用藥原則上,中醫和西醫都應該按比例來支付和思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條,我們認為國家衛計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該組織相關專家和行業內相關人士,對影響中醫藥的有關情況在醫改的過程中進行系統評估,因為中醫藥畢竟是我們國家醫療體系中不可替代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且對我國醫藥保健這塊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同時我們還認為中醫藥的發展是一個健康的發展是中國式醫改能成功的保障之一,這是我提的第一個方面的建議。 主持人:此外呢? 肖偉:第二個方面就是大健康產業、大健康服務業這塊提出的建議,從國家層面上也定了戰略層面的思考和相關要求。國務院也制訂出臺要在2020年將整個醫藥產業和大健康產業發展提升到收入達到8萬億的規模,如果達到8萬億,占到整個國民經濟的收入中就是非常大的一個份額了。所以中央財政這塊,對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納入促進服務發展專項資金的范疇進行扶持和幫助,同時提出要下撥22.2億援助資金進行扶持,來支持它到2020年形成8萬億的規模。 我們也在看這8萬億當中是一個全民健康總概念的經濟上的闡述,但是在這塊我們也在看,有些問題還是要引起政府給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比如我們也在看我們國家在整個的大健康產業中,中醫藥是有它的優勢的,而且大健康產業理論體系的支撐和健康內涵的支撐,應該說中醫藥是最有需求和期望的。同時,中醫早就在幾千年前提出“治未病”,就是沒得病前就治未病的概念。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中醫藥的理論體系中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大健康和治未病的系統理論,這也應該用于大健康產業當中作為一個很好的指導。同時也能夠將已經成功的或者已經成熟的中醫藥的治療手段和方法運用到整個的大健康產業當中去,它對養老和養老健康也有很好的支撐。當然,他也會帶出一大批健康的保健品、保健食品還有一些健康器材器具等。但是在這些保健品、保健食品以及健康器材器具,再加上我們也感覺對老百姓的培訓、宣傳,教育和引導健康上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應該說在現在市場當中已有的產品中已經出現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包括魚目混珠的、假冒偽劣充斥市場的情況都有。像這樣的情況下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健康產業發展得更健康。 包括健康器材器具也應該納入統一管理,統一進行考核和要求。對健康培訓這塊,我認為國家也要鼓勵規范的、正規的、有這方面健康理念的健康司和用于大健康的,它畢竟和醫生還是有差別的,那么這個產業、這個行業當中要有專業的人員脫穎而出,要通過培養來進入行業當中。否則也容易出現張悟本這樣的人。這也是我在這次向國家提出的建議。再一個就是在規范的路徑中,在政府的支持和關心下發展,我相信這樣它才能走向一個比較好的、比較輝煌的前景,否則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