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醫藥院校一定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培養實用人才,以滿足不同崗位和社會需要。”在6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舉行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座談會上,8所中醫藥院校校(院)長就如何貫徹" />
“高等中醫藥院校一定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培養實用人才,以滿足不同崗位和社會需要。”在6月1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舉行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座談會上,8所中醫藥院校校(院)長就如何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進行了深入研討。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于文明主持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認為,在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中,結構調整面臨的突出問題是如何滿足社會需求,提供為社會服務的中醫藥大學生。例如,中藥材種源退化,農藥超標,但指導這方面的人才非常缺乏。如果中醫藥院校培養一批批維護中藥資源的學生,一方面規范了中藥產業,保護了中藥材生態環境,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就業崗位,滿足了社會需求。因此,高等中醫藥院校一定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培養實用人才,對于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方向,在課程、專業、內容、收費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改革,外向型人才應注重外語,臨床人才則注重醫古文,從而培養各種類型的合格人才,以滿足不同崗位和社會需要。 堅持中醫藥專業為主體是大家的共同觀點。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嚴世蕓說,中醫藥高等院校要積極開設與中醫藥相關的專業,如中藥制劑、中醫美容以及營養、養生、保健等,避免中醫藥的邊緣化和弱化。同時讓學生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推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安徽中醫學院院長王鍵認為,不能光看中醫藥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規模,要看其社會適應性、參與度和貢獻率。要從職能、定位、主體、體系以及融入社會等重新審視和改革,調整中醫藥高等教育結構和規模,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強化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和基本實踐技能培養,加快中醫藥人才模式的創新。院校長們還對招生規模、特色與優勢、醫療與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王國強充分肯定了大家的意見,提出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的幾點要求:要認清形勢,理清思路,抓住當前大好機遇,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建立和完善中醫藥教育繼承與創新體系;要堅持多學科、多領域合作攻關,建立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國際合作“七位一體”運行機制,齊頭并進,協調發展;要根據社會需要調整辦院思路與方向,在教學大綱、專業設置、招生數量與規模等方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培養出中國需要、世界也需要的中醫藥優秀人才。(記者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