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有關情況舉行了新聞通氣會。" />
國家中醫藥局舉行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新聞通氣會
5月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有關情況舉行了新聞通氣會。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向與會數十家媒體的記者介紹了《意見》形成的主要過程、重大意義、主要內容以及貫徹《意見》在醫改中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的基本思路,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王國強介紹,《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發展中醫藥事業方針政策的高度概括和系統總結,充分借鑒和吸納了近年來各地在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方面探索創新的有益經驗,凝聚了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的共同智慧。他說,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同年10月2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制定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3月,國務院成立中醫藥工作部際協調小組,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親自擔任組長。2007年5月16日溫家寶總理批示要求“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全面研究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問題”。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中西醫并重”和“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對此,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局高度重視,針對影響和制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深入各地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并開展了系列專題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意見(稿)》,報經國務院審議發布。 王國強說,《意見》是一部指導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既具有宏觀指導性,又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強調了在深化醫改中要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又系統提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同時,《意見》作為深化醫改的重要配套文件,并以國務院名義發布,對于在其他配套文件制定中更好地發揮中醫藥作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意見》的出臺,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表明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了時代發展的特征,為中醫藥事業在新世紀新階段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創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王國強指出,《意見》具有四方面特點,一是充分肯定了中醫藥的科學文化價值、歷史貢獻、現實地位和重要作用,強調中醫藥和西醫藥互相補充、協調發展,共同維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是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特征和顯著優勢;中醫藥作為實踐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二是始終貫穿著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這條主線,強調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堅持發揮政府扶持作用,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三是強調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優勢。《意見》中多處提及要符合中醫藥特點和規律,強調要按照中醫藥的特點和規律管理和發展中醫藥。四是明確把堅持統籌兼顧,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全面發展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并在指導思想上強調要促進中醫中藥協調發展。 通氣會上,王國強還回答了關于中醫藥立法、科研、教育、標準化建設、中藥制劑管理以及應對甲型H1N1流感等問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成員、局辦公室主任王志勇、局政策法監司司長閆樹江一同出席并回答了記者提問。(記者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