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三平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支持力度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加大中醫藥事業投入力度
我局積極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爭取中央財政資金,加大對地方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服務能力建設等,并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一是2020年通過中央轉移支付資金投入2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特別是縣級中醫人才培養、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中醫藥傳承與文化傳播等方面;安排抗疫特別國債資金15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全國縣級中醫醫院提升傳染病防治能力建設和中醫疫病救治隊伍建設。二是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13.24億元,主要用于健康扶貧工程縣級中醫醫院建設項目、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項目、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項目及縣級醫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等488個中醫藥項目建設。三是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開發性金融支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合作備忘錄》,引領金融資本支持中醫事業發展。
下一步將繼續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加大對公立中醫醫院財政投入,并加大補助資金分配與績效評價結果掛鉤力度,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管理和使用效益。同時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充分調動社會組織、企業等積極性,形成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合力。
二、加快中醫教育綜合改革、職稱改革等步伐
一是深入推進中醫藥教育綜合改革。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張的意見,聯合教育部印發關于醫教協同深化中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中醫藥教育工作進行部署。省(部)局共建19所中醫院校,推動11個中醫藥重點學科納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體系。二是著力推進中醫藥職稱制度改革。對建立健全中醫藥人才評價體系,特別對中醫臨床人才評價標準進行了專題研究。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在推進的衛生系列職稱改革,制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為客觀科學公正評價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推動國辦印發關于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加強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累計招收培養1.2萬名中醫專業定向生。在縣級醫療機構建設9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培養5400余名縣鄉級中醫臨床骨干,對16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了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提升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四是更加注重中醫藥經驗技術傳承。持續推進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遴選973名指導老師和1946名繼承人,建設1482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支持50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第二輪建設,促進了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中醫藥特色技術的傳承創新發展。
三、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普及中醫文化知識
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明確提出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生理衛生課程。我局聯合有關單位作了大量探索。一是試點探索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方式方法。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由理念轉化為可供實施的具體行動,切實發揮了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對提升師生中醫藥文化素養,健康水平,培育中醫藥人才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多途徑推動中醫藥文化進課堂相關工作。我局會同教育部等24部門共同開展了“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動行動”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作為行動重要內容之一加以部署推動。一方面政府發力出臺相關政策將中醫藥知識納入中小學傳統文化課程,另一方面中醫藥高校、醫院和中小學聯動共建“中醫藥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開展中醫藥文化進課堂活動。三是支持引導推出一批中醫藥文化課程教材。四是加快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人才及陣地建設。2010年起,我局在全國遴選了一批國家級、省級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專家,形成了230余人的中醫藥科普專家隊伍和文化傳播隊伍,積極開展中醫藥文化在傳播,承擔中醫藥文化進校園工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