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郵箱 微信
 
 
   
 
   
 
 
工作動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綜合司 > 工作動態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第1423號建議的答復
時間:2022-12-27 14:47:44
國中醫藥建字〔2022〕14號

張滌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成長途徑、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部署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2020年,我局會同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深化中醫藥教育考試改革,推動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2022年4月,我局會同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對中醫藥人才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26條相關政策措施。

  一、堅持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一是出臺《關于深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指導意見》。推動構建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機銜接,師承教育貫穿始終的人才培養體系。支持多所高等中醫藥院校開辦“鐵濤班”等以國醫大師命名的班級,探索中醫藥師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結合的改革之路,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如“院校—師承—家傳”三位一體的中醫臨床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跟師學習、注重經典、“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為特點的“院校—師承”人才培養模式等。二是注重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實施了一批師承教育項目。“十三五”期間,遴選973名指導老師和1946名繼承人開展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建設1482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10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著力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帶徒育人作用,加快推動中醫藥特色人才成長。

  二、改革中醫藥院校教育。一是深入推進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夯實院校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支持8所高校的11個中醫藥學科進入“雙一流”,支持建設一批中醫藥類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布局設立中醫養生、中醫康復等服務生命全周期的中醫藥專業。二是注重中醫思維、中醫臨床能力及人文素質培養。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體系改革,整合中醫藥課程內容,優化中醫藥類專業培養方案,用5年左右時間探索建立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線、先中后西的本科中醫藥類專業課程體系,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提高中醫學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將中醫藥經典融入中醫基礎與臨床課程。會同教育部指導教育部中醫學類專業教指委、中醫師資格認證中心組織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試點,累計開展4次,覆蓋30多所院校,每次9000余名學生參加。三是加強中醫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傳承工作室、流派工作室作用,鼓勵名老中醫藥專家參與在校生、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帶教、授課,并將其納入工作室建設成效考核和個人績效考評。2022年,將會同教育部建設30個左右國家中醫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培養造就一批教學名師和優秀教學團隊,大力加強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中醫經典骨干教師培養。四是充分發揮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在中醫藥臨床教學中的示范引領作用。規范中醫藥院校附屬醫院、教學醫院認定與管理,理順中醫藥院校與附屬醫院關系,強化附屬醫院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圍繞中醫藥人才培養需求健全教研室等教學組織機構,建立以科室主任、學科帶頭人、名老中醫藥專家為主體,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教學主任、教學秘書和臨床教師團隊。同時,實施中醫臨床教學基地能力建設專項,提升臨床教學基地教學能力。

  三、實施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多渠道培養中醫藥人才。一是加強高層次中醫藥人才培養。遴選培養10名岐黃工程首席科學家、249名岐黃學者(含青年岐黃學者)、1000名優秀人才、5000余名骨干人才,形成了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二是實施多學科交叉中醫藥創新團隊建設專項。先后分二批遴選建設了15個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團隊和20個中醫藥傳承創新團隊,吸引集聚行業內外相關學科優秀人才團隊,開展中醫藥重點領域、關鍵問題聯合攻關,打造一批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培養一批多學科交叉創新人才。支持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開設九年聯合培養、本博連讀中醫學(屠呦呦班),共同培養引領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和科學創新的高層次、復合型未來科學家和臨床大家。三是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持續推進中醫專業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中醫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轉崗培訓等,累計培養培訓中醫全科醫生3萬余名,建設1432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對18萬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開展了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基層中醫藥人才服務能力。四是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組織實施西學中優秀人才研修項目和西學中骨干人才培訓項目,培養西學中優秀人才100名、骨干人才520名。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的意見》,支持臨床類別醫師學習中醫藥知識技能,在學習時間、薪酬待遇等方面予以保障。

  四、推動完善中醫藥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一是完善中醫藥人才評價機制。2021年,我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關于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對中醫藥人員重點考察其掌握運用中醫經典理論、運用中醫診療手段診療的能力,中藥處方運用以及師帶徒等情況。同時,在醫師晉升工作量要求中,依據中醫住院病案首頁以及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數據,設置中藥飲片處方比、中醫治療疑難危重病患者數量等特色指標。分類建立中醫臨床人才、基礎人才、科研人才的評價標準。臨床人才重點評價其臨床療效,基礎人才重點評價其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原創能力,科研人才重點評價其探索疾病規律、解決臨床問題、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能力。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的比例,對基層一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二是建立健全政府表彰和社會褒獎相結合的中醫藥人才激勵機制。推動建立國醫大師和全國名中醫周期性表彰制度,累計評選表彰4屆120名國醫大師,2屆201名全國名中醫。三是加大薪酬激勵力度。深化公立中醫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薪酬水平核定機制,落實“兩個允許”,建立體現中醫藥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方式。落實國家科研經費管理改革、科研成果轉化等政策,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構建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鼓勵開展基礎研究,建立基礎人才培養長期穩定支持機制。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教育部等部委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推動各項人才政策措施落地落實。研究制定中醫藥師承教育管理辦法,持續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遵循中醫藥人才自身成長規律,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課程體系、專業體系、人才培養模式和評價體系等,著力培養一批中醫藥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基層實用人才,建設一批高水平的中醫藥人才培養平臺,為中醫藥振興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22年7月6日

 
 
 
 
  Copyright@2006 www.ruixin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工體西路1號 電話:59957777
版權所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ICP備案:京ICP備16052956號
京公網安備11931045028號  網站標識碼:bm73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播放| 久青草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麻豆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性无码专区无码| 免费a级黄毛片|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99re6精品| 精品无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强迫的护士bd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特黄视频| 99re5久久在热线播放|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你懂的|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 陈雅伦三级dvd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亚洲AV之男人的天堂| 被滋润的艳妇疯狂呻吟白洁老七|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图片| 国产精品视频区|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麻豆视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按摩xxxx全套|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男人的j插入女人的p|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三级a级按摩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