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康恩貝集團依托產業、市場和技術基礎,對接云南貧困地區生態資源優勢,企業持續發展與推進精準扶貧緊密結合,推動形成增收致富持久動能,探索出一條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兼具的產業鏈扶貧之路。
來遠村曾經是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的一個貧困村。2010年浙江康恩貝集團所屬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沾益區投資發展銀杏種植業,到今天,來遠村從“貸款第一村”變成了“存款第一村”:農戶95%建起新房,80%有了存款,60%買了汽車。
在康恩貝集團沾益銀杏種植基地,農戶可獲得地租、務工雙收入。土地租金每畝達到500元,務工每天有80~100元收入,戶均年收入則超過3萬元。
8月3日,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扶貧現場會在沾益區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中醫藥專家以及中藥材基地、制藥企業的代表現場觀摩康恩貝沾益銀杏種植基地、沾益中藥材科技示范園,并就中藥全產業鏈扶貧模式等進行了研討交流。
種植藥材讓荒山變金山
截至2018年底,云南農村貧困人口有181萬人,占全國13.1%;2019年尚有貧困縣40個,是扶貧攻堅主戰場。近年來,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銀杏種植為核心,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流轉租用當地山場土地,發展道地藥材種植,形成了曲靖、紅河、文山、昆明、保山等種植基地,已帶動67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
康恩貝集團在云南、浙江、江西等地區流轉租用的土地達到12萬畝,累計投入10億元種植各類道地藥材,惠及貧困農戶2萬戶,每戶可因此增收1.5~7萬元。
康恩貝集團總裁王如偉表示,作為中國醫藥制造業百強企業,康恩貝在現代中藥、植物藥和大健康產品領域多具優勢。對中藥材基地建設尤為重視。在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種植,讓荒山野嶺變綠水青山,是一條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之路。
多年來,康恩貝集團以自身產業為依托,以社會責任為基石,堅持產業鏈扶貧主線,先后建成銀杏、鐵皮石斛種植及產業化基地,涉及200多個中藥材品種,年產中藥材達到3萬噸。如康恩貝集團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文山種植基地,精準扶貧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46戶;云南高山生物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帶動農戶種植鐵皮石斛2000畝,云南藍鉑咖啡有限公司開發有機精品咖啡園2000畝,支付土地租金911萬元,惠及264戶。希康生物公司還與文山市小街鎮白石巖村開展村企合作,流轉土地800畝,農戶戶均增收3.8萬元。
康恩貝集團不斷探索創新扶貧模式。在沾益區炎方鄉,由地方政府牽頭,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主體向信用聯社貸款,貧困戶以5萬元入股公司,每年即可獲得3000元固定收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激活了扶貧資源,企業持續發展與推進精準扶貧相得益彰。
融合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在中藥材基地建設中,康恩貝集團重視統籌管理,串聯起生態扶貧、金融扶貧、科技扶貧、健康扶貧、文化教育扶貧等工程。
王如偉認為,基地建設和發展必須遵循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通過提升管理、科技支撐、規范種植,夯實中藥材產業發展基石。沾益銀杏種植基地2018年5月順利通過歐盟審計公司審計,符合GACP (種植和采收質量管理規范)相關標準和法規,成為全國首家銀杏葉作為藥用原料出口歐盟的GACP基地。
依托種植基地,康恩貝集團不斷推進產業鏈建設,如配套建設烘干、食品加工、中藥飲片、植物提取工廠以及植物研究院等,提高了中藥產業鏈的融合度。
在黨建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工作中,康恩貝集團與曲靖市團委、青基會開展公益合作,設立了200萬元助學基金,每年幫助100多名貧困學生圓夢大學,并為貧困鄉村的小學捐贈教學設備用品。此外,康恩貝集團還經常邀請農業專家面向基地農戶開展中藥材種植實用技術培訓。在文山市小街鎮衛生院,康恩貝集團幫助開設愛心藥房,全鎮984戶406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均可按醫囑免費使用康恩貝生產的常用藥品。同時還吸收當地20多名殘疾人入職公司。
王如偉介紹,未來5年,康恩貝集團將以云南為重點,持續推進全產業鏈精準扶貧,將脫貧攻堅與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有機融合,助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
推進中藥材高質量發展
沾益區是珠江源頭第一城,素有“入滇第一州”“入滇鎖鑰”之譽。據了解,沾益區圍繞銀杏產業發展,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新標準,積極引導康恩貝集團所屬企業牽頭,整合炎方鄉4個專業合作社,創新成立了沾益銀杏產業扶貧聯合體,通過土地流轉、企業用工信息咨詢服務、資金入股分紅等方式開展合作,支持參與企業發展,帶動合作社社員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社員脫貧致富、貧困村脫貧摘帽出列,村集體經濟壯大和企業提質增效持續發展,產業扶貧聯合體托起貧困群眾致富夢。
沾益區區委書記劉本芳介紹,目前該區已發展銀杏等優勢中藥材產業18萬畝,引進康恩貝等龍頭企業5家,建成百畝以上中藥材種植基地20余個、專業合作社50余個,實現綜合產值13.6億元。
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聯盟主席任德權認為,沾益區在生態和營商環境上有獨特優勢,為中藥材基地建設及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良好條件,中藥材基地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高,成效顯著。他表示,中藥材產業成為長效扶貧產業,要持續在現代化和機械化上下功夫,追上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同時還要積極研究中藥材市場,抓住市場需求,結合沾益本地優勢,繼續發展好道地中藥材,實現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任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