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養生的?我們也許可以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中管窺一二。這張陳列在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陳列館中的古老帛畫不僅吸引著無數游客駐足,還將古老的養生功法傳承至今。

新華社發(陳思汗攝)
“挽弓、引背、鳧浴、龍登……這是馬王堆導引術的經典動作,改編自兩千多年前的《導引圖》,動作舒緩、柔美,極具觀賞性。這套功法在古代有44個動作,后來經現代研究者改編為33個動作,更能適應現代人練習。”湖南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馬王堆醫學文化研究者何清湖告訴記者。
何清湖說,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很多醫書,從飲食、氣功、導引、藥物、起居、情志等方面,記載了先秦到西漢時期養生保健的方法。其中《導引圖》是最古老的氣功導引秘籍,內涵豐富,經過改編后的健身方法對現在的中醫養生理論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開始,馬王堆導引術正式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生的體育必修課,如今每年都有4000多名學生研習這套古老的功法。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校還成立了馬王堆導引術俱樂部、五禽戲俱樂部、太極俱樂部等傳統武術俱樂部。
“我練習馬王堆導引術已經一年半,學習養生氣功能夠讓我氣定神閑,每當考試前練習一套功法,還能緩解緊張情緒。”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生楊姍姍說。
湖南中醫藥大學體育藝術學院副教授龍專告訴記者,馬王堆導引術講究 “循經導引、形意相隨”,圍繞肢體開合提落、旋轉屈伸、抻筋拔骨進行動作設計,是一套內外兼修的功法,練習者要做到“意到、氣到、形到”,謂之“導引術”。
在何清湖看來,中醫與傳統武術在哲學思維上一脈相承,都講究“動靜相宜”“天人合一”“調身調心調形”,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研習傳統武術,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加深對中醫文化的理解。
“我們以后會成為中醫,不僅能為患者提供中醫診療,還能夠教患者練習強身健體的養生功法,給患者開運動處方,這也是我研習馬王堆導引術的動力。”湖南中醫藥大學“90后”學生鐘良說。
何清湖說,湖南中醫藥大學開展傳統保健體育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已經形成教學、訓練、比賽的完整體系。讓大學生研習包括養生功法在內的傳統武術項目,能夠幫助他們修身養性,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古老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創新,讓古籍里的文物在大學校園里“活”起來,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馬王堆導引術不僅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還被傳播到了歐洲、北美洲、非洲。學校傳統保健運動隊的隊員們多次走出國門,受邀到國外的孔子學院表演,受到了國外觀眾的喜愛。”龍專說。
來源:新華社
作者: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