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是率先走出國門的中華文化之一,是民間交流的天然平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保護傳承,先后研究制定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中醫藥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建立跨部門中醫藥文化工作機制,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擴大中醫藥文化宣傳影響力成效顯著,群眾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不斷提升。
跨部門合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承與推廣保駕護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積極協調文化和旅游部,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基本情況調研、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與保護工作,中醫藥項目已有130項入選。協調多部門建立中醫藥文化科普市場監管機制,引導大眾選擇科學正確的中醫養生保健類圖書、凈化中醫養生保健類圖書和音像制品市場。
為扎實推進中醫藥文化工作落實,2007年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中宣部等23個部門主辦“中醫中藥中國行”大型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該活動通過主題宣傳、健康咨詢、科普巡講、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等形式,深入群眾傳播中醫藥文化理念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從2016年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全國31個省(區、市)248個區(縣)內啟動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為之后工作的政策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建設了一批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培養了一批中醫藥文化科普人才,并積極引導中醫藥文化精品創作。目前已在全國31個省(區、市)遴選確認了81家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總面積近45萬平方米,收藏展示中醫藥文化相關展品8萬余件,年平均開放天數306天,年接待一千多萬人次參觀,每年開展各類中醫藥文化宣傳活動3000余場。2011年至今,已組建了一支230人的國家級專家隊伍和2000余人的省級專家隊伍,每年舉辦科普講座6500余場。通過項目資金引導全國編輯制作圖書、音像、影視、動漫等中醫藥文化科普作品1500余種。
在擴大中醫藥文化宣傳影響力方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通的官方科普微信“中國中醫”,會同中國網共同建設“中國中醫”頻道,《中國中醫藥報》社有限公司等行業權威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發揮了輿論引導、權威知識信息傳播的重要功能。各省利用新媒體形式報道全省中醫藥發展工作動態、普及中醫藥知識。
中醫藥文化科普知識的網絡傳播也不限于健康類網站。66.7%的綜合門戶、78.9%的新聞門戶網站、67.3%的健康門戶網站、35.0%的生活網站均設有中醫藥頻道或專欄;全國有30多家中央及地方上星電視頻道均開播中醫藥文化及養生類談話欄目;手機軟件平臺已經開發上市1000多款以中醫藥文化及養生保健知識為題材的新興手機應用軟件(APP),總下載量1000萬次以上;中醫藥文化及養生保健知識類圖書也長期高居暢銷圖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