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重要的時間節點、重大的歷史事件,會定格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永恒的記載。10月25日,全國中醫藥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作重要批示,孫春蘭副總理出席大會并講話。10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發布,將中醫藥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開啟了新時代中醫藥振興發展的新篇章,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中提出的“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深邃的歷史眼光,為新時代中醫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醫藥學歷經數千年發展,雖履險而能如夷,經百折而猶向前,是因為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深邃理念和博大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展現出自身特有的發展規律,并與時俱進,深深融入民眾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回望近百年來風云變幻,西方文化強勢而來,包含中醫在內的中華文化式微,尤其在西醫學的強烈沖擊下,中醫藥學在痛苦的轉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逐漸背離原有自身發展規律的現象。如對中醫藥科學性認識不到位、中醫院管理和院校教育“西醫化”傾向、中醫藥評價簡單套用西醫藥標準或方法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對中醫藥、對中華文化的不自信,從而“東施效顰”,以至于不得其美、反受其害,迷失了自己。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迎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弘揚者,中國共產黨也一直在推動國粹中醫藥走出一條遵循自身發展規律的振興之路。此次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精神更是貫穿始終。
唯有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我們才能明了傳承怎樣的“精華”,才能明了守住怎樣的“正”、創出怎樣的“新”。
如《意見》指出的“發揮中醫藥在維護和促進人民健康中的獨特作用”“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規范中醫醫院科室設置”“建立健全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中藥安全、療效評價方法和技術標準”“優化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方、醫療機構制劑等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技術要求”“強化中醫思維培養”“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制定中醫師承教育管理辦法”“健全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等,無不體現了上述理念。
從秦漢時期《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體系到金元四大家的出現,從明清時期溫病學的產生到屠呦呦受《肘后方》啟示發現青蒿素,中醫藥發展史正是一部在遵循自身規律“守正”基礎上的“創新”發展史。背離了自身規律,“正”不守,中醫藥特色優勢亦無從談起,更無所謂開“新”,因而,難免會走上歧路。
當然,遵循自身規律并非意味著自我封閉,開放包容同樣是遵循自身規律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意見》提出的“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與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模式”“加快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及中醫藥重大科學問題,建立多學科融合的科研平臺”等。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走出一條符合中醫藥發展特點的道路,是中醫藥生生不息、發揚光大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