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作者:張小波
中秋國慶“雙節”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產業扶貧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黃璐琦院士一行深入貧困地區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
中秋國慶“雙節”假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材產業扶貧技術指導專家組組長黃璐琦院士帶領扶貧專家組成員、片區組長和成員,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試驗站站長等深入少數民族地區的極度貧困村,開展中藥材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重點開發貧困縣之一,為云南省脫貧攻堅主戰場。這里自然生態環境好,孕育出了豐富多樣的中藥資源。黃璐琦曾多次到維西縣指導當地農民開展中藥材種植。
李鐵梅是生活在維西縣塔城鎮戈登村的貧困戶。6年前,李鐵梅在黃璐琦的幫扶指導下開展中藥材種植工作。如今,她已經從一名貧困戶成為當地的中藥種植大戶,更帶動1300多名貧困戶加入種植。

黃璐琦(前排右三)等專家指導貧困村種植中藥。
此次黃璐琦帶領專家組再次來到維西縣,在田野和山林里解說道地藥材及生態種植技術,幫助當地藥材經濟發展尋找新方向,推廣成熟的中藥產業扶貧模式,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扶貧必扶智”。根據《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關于“構建技術培訓平臺”要求,黃璐琦一行還先后在云南維西縣、湖南新晃縣、廣西興安縣開展了遠程線上培訓,提升當地中藥材種植技術水平。線上培訓為“同心本草”系列直播課程之一。“同心本草”系列直播課程是中藥材產業扶貧技術培訓的重要部分,面向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的貧困戶和部分有志于從事中藥材種植方面的廣大農牧民開展,旨在把現有在線的農民學員逐步培養成某一味藥或者幾味藥的種植能手,進而助力脫貧攻堅、帶動當地中藥產業的發展。
在湖南省懷化市新晃縣向家地村,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黃精。但受種植技術、市場銷售等影響,村民收入參差不齊。黃璐琦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主任郭蘭萍、湖南省中藥材產業協會曾建國教授、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中心研究員朱校奇等在“雙節”期間前往向家地村的黃精種植基地,開展了戶外線上培訓。就黃精市場、黃精生態種植,道地藥材優勢等問題對黃精種植戶進行了近2小時的講解培訓。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黃璐琦建議,當地黨委政府結合當前鄉村發展和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實際,強化政策引導和規劃布局,建立支持中藥材生態種植的保障機制,補齊制約中藥材生態種植的發展短板。
為此,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與中國健康好鄉村組委會聯合,在當地政府和企業家的支持下,擬在100個極度貧困村建設“同心本草園”,支持中藥企業建設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作為原料藥材供應基地,在貧困地區設立“扶貧車間”,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吸納貧困人口在家鄉就地就近就業。
興安縣桐子坪村由于生產條件差、交通閉塞、社會生產力發展緩慢,一部分村民生產和生活非常困難。該縣境內的貓兒山自然保護區野生藥用資源種類豐富,由于該縣缺乏規模化生產意識,藥材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基地少,中藥材產業尚未形成。為從最深處拔掉“窮根”,黃璐琦院士一行前往當地,將中藥材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指導當地農民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產業,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矛盾。
“雙節”假期的貧困山區,扶貧專家組“同心”詮釋著中醫藥人助力脫貧攻堅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