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傳統醫學中醫藥,在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疾病治療以及重大疾病的防控當中,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我作為一名學西醫出身的醫生,熱愛中醫并多次在不同場合為中醫藥發展呼吁的原因。
我自己以及我的部分患者,都曾受益于中醫藥。我曾經患上疼痛難耐的帶狀皰疹,但通過服用中藥,一個晚上癥狀就消除了。我是一名糖尿病領域的醫生,但有個別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找到我,希望我能夠給予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免疫系統的疑難雜癥,很多內科醫生不愿插手,但我嘗試用純中醫藥的手段去治療,最終治愈了好幾例。糖尿病的治療同樣如此,中西醫防控糖尿病也是各有優勢。這些經歷和經驗說明,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在維護百姓健康方面不僅有效,還具有特色優勢。
在防控重大疫病方面,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我也深有體會。由山東省派往英國的援助醫療隊,就由山東省立醫院負責組建,隊伍中我們也專門配備了兩名中醫醫生,就是因為中醫藥參與抗疫體現出了特色優勢,還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擁有特色和優勢的中醫藥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要解決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中醫理論的與時俱進問題。
中醫理論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但精華的傳承是需要基礎的。比如,“三焦辨證”理論的上焦、中焦、下焦,是指人體的不同部位,但沒有中醫背景的人大都聽不懂。如果“三焦”用足球的位置前場、中場和后場來解釋,“聽不懂”的難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其次,注重中西醫結合才能更好地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和西醫擁有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但這兩種理論體系并非對立或水火不容,相反如果能夠取長補短,反而可以相得益彰。這就如同我們現在提倡的膳食平衡,每種食物都有各自的營養成分和作用。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保障體系,就是需要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三支力量都大力發展,并長期共存。
第三,中醫藥人要對中醫藥的傳承發展作好規劃,并勇擔使命。我非常贊成黃璐琦院士關于成立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的提議,這有助于有系統、有目標、有規劃地把祖國醫學發揚光大。近期,我所兼任副校長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在與山東中醫藥大學洽談合作。我也希望,能與中醫藥人一起為傳承發展好祖國醫學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