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清華大學和國家衛健委聯合發起的第十五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做了主旨演講——《中醫抗疫的文化自信》。
“中國傳統文化平常不顯山不顯水,甚至有人認為有些落后。但中華文化融在中國人民的骨子里和血液中,到了關鍵時刻迸發出的力量,顯示出的威力排山倒海。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體現出來了。健康宣傳和防疫要求大家可以聽進去,并且可以落地執行,比如當時有一句話‘宅在家里也是貢獻’,大家以實際行動來落實隔離的政策,保證了防控效果。”張伯禮說,“舉全國之力抗擊疫情,人民大于天,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個患者。只要是中國人,只要受過中國文化的教育,這些都在我們的骨子里體現出來。禮讓、和諧、團結、誠信、仁愛,這些文明的積淀已經深入到每個人的骨髓里,這是潛能。”
會后,張伯禮在接受央視新聞專訪時表示,在后疫情時代,中醫應趁勢而上,讓更多人接受并喜歡中醫。同時,總結好中醫抗疫的經驗,在傳染病防治方面建立制度,以便在日后面臨其他傳染病時可以讓中醫第一時間參與應對,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很多傳染病都是新發的,這時沒有疫苗,沒有特效藥。但中醫有有效方案,可以為患者救治爭得先機。這次的疫情就證明了這一點,這幾千年的抗疫經驗都是如此。”
此外,張伯禮表示,中醫在治療其他重大疾病、慢性病、老年性疾病方面也有優勢,中醫應研究如何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拿出更好的療效,為全國人民服務。
中醫不僅在國內抗疫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海外對中醫的熱情和認識也大大提高。張伯禮介紹稱,目前連花清瘟膠囊已在十余個國家獲得政府批準上市,許多國外的醫療專家也來詢問中藥的療效、針灸是否可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等問題。張伯禮表示,中藥在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治療后遺癥方面也會發揮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