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彰顯了特色優勢,貢獻了重要力量,其確切療效受到國內廣泛認可,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良好的反響。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了解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協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抗疫有效方藥成果轉化等工作。未來將高度重視發揮現代循證醫學作用,通過加強機構建設和國際合作等措施,推動中醫藥科技化、國際化。
加快推進“三方”新藥研發
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現出的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這些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藥品發揮了重要作用,顯示出良好的臨床療效。
據介紹,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7月23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藥監局共同組織召開“三方”成果轉化專題研討會議,推動在中藥新藥審評審批中充分重視中醫藥理論和人用經驗,完善“三方”成果轉化的方法路徑。9月2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中藥注冊分類及申報資料要求》,將中藥注冊分類中的第三類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制劑細分為“3.1按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管理的中藥復方制劑”及“3.2其他來源于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復方制劑”,明確了“三方”轉化路徑。11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藥監局共同召開古代經典名方工作推進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充分體現中醫藥特色,進一步優化并拓展中藥新藥研發創新路徑。目前,兩局正共同籌建由院士、國醫大師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研究團隊正分別結合前期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總結人用經驗,加快推進“三方”新藥研發,爭取盡快獲批上市,進一步彰顯中醫藥療效,為抗擊疫情提供有力武器。
記者還了解到,在國際交流方面,疫情期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是發布包括清肺排毒湯等有效方劑在內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并與意大利、德國、日本、韓國、巴基斯坦等82個國家和地區交流中國中醫藥診療方案,擴大對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有效方劑和抗疫“中國方案”的宣傳;二是根據國外需求,支持有關機構向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捐贈了15批中醫藥物資,包括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組建中醫藥抗疫專家組,建設中醫藥國際會診平臺;三是為286個駐外使領館捐贈“清肺排毒湯”等有效方藥,通過駐外使領館,面向海外留學生發放包括連花清瘟膠囊在內的防疫“健康包”,配合駐外使領館內部疫情防控工作,并向海外留學人員輸送祖國關心。
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推動中醫藥參與國際疫情防控,鞏固并進一步拓展現有的中醫藥國際合作工作基礎,視國際需求捐贈包括清肺排毒湯在內的有效方藥,為中國參與國際抗疫和推動構建人類健康共同體貢獻力量。
中醫藥抗疫療效獲國內外認可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醫藥的確切療效受到國內廣泛認可,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中醫藥全面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堅持臨床救治和科研攻關一體推進,篩選出一批有效方藥,并在臨床中不斷優化,為提高中醫藥救治率、降低病死率和轉重率提供了科技支撐,以清肺排毒湯為代表的中藥方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了解到,疫情發生后,1月2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緊急啟動中醫藥應急科研攻關,使用“清肺排毒湯”開展臨床救治和療效觀察,并持續深入推進相關研究。2月6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衛健委聯合印發《關于推薦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湯”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推薦使用,后被納入第六版、第七版、第八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進行推介,是唯一治療各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通用方劑。3月26日,清肺排毒顆粒正式獲國家藥監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7月17日,清肺排毒湯正式獲得《發明專利證書》,成為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首個獲得專利授權的中藥方劑。
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清肺排毒湯”已在全國廣泛使用,并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目前,已在全國28個省(區、市)廣泛應用,效果良好,成為此次疫情防控救治的有力武器。在湖北、武漢抗疫主戰場,該方也獲得全面推廣,為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配送湯劑39萬袋、復方顆粒劑近50萬劑,是湖北、武漢使用最多的方劑,發揮了重要效用。同時,為外交部以及286個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使用,為抗擊疫情作出重要貢獻。
6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貢獻。白皮書指出,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中醫藥抗擊疫情取得的實效也獲得了海外的好評,其中不乏一些典型案例。據新華社10月14日報道,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表示,各國應重視研究中醫藥這一寶貴財富并將其應用于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她本人將積極推動中醫藥國際化。8月23日季莫申科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且病情嚴重,24日晚接受呼吸機治療。在中國駐烏使館幫助下,季莫申科的醫療團隊與中國中醫專家取得聯系。9月5日季莫申科服用了中國專家提供的中藥后,體溫開始下降,病情出現好轉。服用數日后,9月11日季莫申科新冠核酸檢測呈陰性,并于9月下旬開始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季莫申科說,通過這次治療,她切身感受到了中醫藥的療效,這些藥物對她和家人的康復發揮了重要作用。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毛以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醫藥的生命力就在于療效,“無論是誰懷疑中醫藥的療效都是沒用的。中醫藥的生命力在于臨床療效,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就是最好的說明。”今年2月10日,毛以林作為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醫務部長和病區主任,北援武漢,在江夏大花山方艙醫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據毛以林介紹,他指導的團隊以純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在國家診療方案的基礎上,大膽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優勢,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湖南支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治愈率在大花山方艙醫院國家隊中名列前茅。
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院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吳濱江教授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顛覆了人們對中醫“慢郎中”的認知——中醫可以治療急性病。事實上,臨床療效是醫學真理的檢驗金標準。中醫抗疫的名方和名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醫藥智慧的結晶。先賢們給我們留下的中醫藥智慧這一寶貴財富,使我們得以在大疫來臨、疫苗或其它有效治療方法尚存空白之時,享用中醫治療的寶貴經驗。
循證醫學方法評價療效
業內人士指出,中醫特別強調辨證論治,強調個體化治療,但如今中醫藥越來越多地在用國際公認的循證醫學的方法來評價其療效。循證醫學為推動中醫藥科技化、國際化提供了科技支撐,有助于進一步闡釋中醫藥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升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認同和了解,擴大中醫藥的使用范圍。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相關部門獲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重視發揮現代循證醫學作用,推動中醫藥國際發展,一是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了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整合一流中醫藥循證醫學學術機構,利用最新現代科學技術,通過與全球循證醫學優勢團隊合作,實現高質量證據的存儲、共享和轉化,促使中醫藥循證證據在全球范圍內被更廣泛地接受及推廣;二是通過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加強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截至2019年,海外中心和國內基地累計建立跨國合作項目388項,受惠于國際合作專項的對外科研合作項目累計發表國際論文335篇,出版外文書刊(含雙語)51部,承擔各類課題138項,累計獲得國際專利13項,包括“片仔癀及其制劑在制備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中的應用”等。
在今年3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就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舉行的發布會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邱海波說,“我自己是個西醫,是個ICU醫生,對于如何評價中藥的療效問題,其實我們現在越來越多地在采用國際上公認的循證醫學的方法來進行評價。”
邱海波介紹說,中醫藥在這次新冠肺炎救治中尤其是重型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其實是比較早就加入了。從臨床的觀察來看,對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療有幾個方面:一是降低了輕癥和普通型患者向重型的轉化;二是降低了重型向危重型的轉化;三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治療;四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康復。在這幾個方面,中醫藥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說,中醫藥在普通型和重型的轉化過程中已經看到了療效,重癥治療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在康復治療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邱海波舉例說,血必凈注射液是這幾年研究比較清楚的一個中藥注射劑,它的化學成分經過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研究,至少有六種有效成分是被證明的。而且,在體外實驗中也證明了,血必凈注射液實際上對新冠病毒的復制是有抑制作用的。在新冠肺炎治療,尤其是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療中,血必凈注射液有可能是個非常重要的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