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抗疫效果顯著,中醫藥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為更好發揮中醫藥特色和比較優勢,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專家表示,加快中醫藥發展關鍵在于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和進行科技創新。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阻擊戰中,中醫藥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顯示,中國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占比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廣使用。
與此同時,中國還積極推動開展中醫藥抗疫國際交流合作。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附屬卡雷吉醫院植物療法與整合醫學研究創新中心負責人法比奧·費倫佐利曾與中國專家多次交流,他認為,中醫藥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確實有非常積極的效果,“科學實驗證明(中醫藥)不是童話,已經有足夠的科研文獻值得我們深入研究。一些傳統中草藥已經被列入新冠肺炎治療方案中,因為它們確實具有積極的治療效果。”
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越來越多的外國醫生和患者感受到了中醫藥的魅力。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方祝元表示,《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出臺為中醫藥的進一步振興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國務院這次出臺的《政策措施》,也是我們進一步把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更好地把中醫藥的特色優勢發揮好,更好地貢獻中醫藥的力量。”
方祝元表示,科學的中醫藥人才培養與使用機制是發揮中醫藥作用的關鍵。此次《政策措施》中對中醫藥人才培養著墨很多,在7個方面28條政策中,對中醫藥人才培養成為首要任務,推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建設強大中醫藥人才隊伍,要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優化人才成長的路徑、健全人才評價的激勵機制。這一次國家在中醫人才的培養方面,特別是重大人才工程、院士評選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這都是對我們中醫藥人才培養最重要的利好。”
《政策措施》還重點提到要加強中醫藥科研平臺建設。方祝元表示,科研平臺建設可以解決中醫藥臨床難題以及制約中醫藥療效發揮和提高的重大瓶頸問題。未來,可以尋求建立全球高水平醫療機構、高等院校、中醫藥創新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向臨床轉化。“包括中醫臨床、中醫基礎、中醫藥研發、中醫人才培養、中醫理論創新等,全球范圍之內尋找合作伙伴,建設全球性的科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