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基層中醫館很受老百姓的歡迎。國家重視基層中醫館建設,從2012年開始,中央財政每年投入經費建設中醫館,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建設3.67萬個,截至2020年底,85.38%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0.14%的鄉鎮衛生院均設置了中醫館。“三區三州”的2835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設置率先實現了全覆蓋,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群眾中醫藥服務獲得感顯著增強。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7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趙文華表示,預計到2022年底,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的建設全覆蓋。下一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全面設置符合標準的中醫館的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15%的中醫館完成服務內涵建設,重點加強中醫藥人員的配備,開展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中醫藥服務技術提供和中醫設備配備,進一步改善中醫館中醫藥的服務條件。
在中醫館建設中有哪些創新性的探索和經驗做法?江蘇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朱岷在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
朱岷介紹,“十三五”以來,江蘇省建成了1591個基層中醫館,實現了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建設的全覆蓋。在促進中醫館的高質量發展建設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工作:創新分級評價機制。實行中醫館建設的評價分級管理,明確“3、4、5”三級中醫館建設標準,設立20個關鍵指標的評價,以評促建,對標找差,促進中醫館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加強質量內涵提升。注重通過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培育小而精、獨而專的特色服務項目,通過醫共體等形式讓上級醫院和基層中醫館建立協作關系。同時強化政策保障。在財政投入方面,“十四五”期間省級財政將投入1億多的資金用于“星級”中醫館建設,達到“五星級”的中醫館的每個都給予30萬的獎補。在基層醫療機構我們實行公益一類保障、二類績效管理,大力推進實施縣管鄉用等27條基層招引人才的優惠政策。在醫保價格政策等支持方面,建立符合基層醫療機構特點的中醫診療的機制,落實醫保總額預算的傾斜。此外還在部分地區開展了同價試點工作,即在基層醫療機構開展的針刺、推拿、灸法、骨傷等中醫特色的項目,價格與縣一級公立中醫院同價。
“我們希望把中醫館打造成鄉鎮衛生院的‘明星科室’,打造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微型中醫院’”。朱岷表示,“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委省政府把中醫館建設列為全省的民生實事項目,打造星級中醫館,引領基層中醫館從“有沒有”向“優不優”發展,更好地滿足老百姓“方便看中醫、放心吃中藥”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