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4日訊 昨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開幕。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集團董事、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主席李惠森在會上發出提案。
中藥產業鏈長,產業全流程包含藥材的種植養殖、流通貯存、飲片加工炮制、中成藥生產、處方使用等環節,橫跨一二三產業,涉及農林、藥監、商務、中醫藥等多個部門,體系較為復雜,監管難度大。就目前情況看,各個環節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交錯糾葛,整個產業市場。因此,突破當前中藥質量困境,亟待通過加強跨部門間監管協調機制、溯源機制以及標準化等工作,實現有效的全流程監管,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對此,李惠森委員提出以下三條建議:
1、加強中藥跨部門間監管協調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此前,2016年國務院已經批準建立國務院中醫藥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截止目前,尚未召開工作會議,解決相關問題。建議充分發揮中醫藥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職能,加強中藥產業鏈相關的主管部委間的溝通協調,強化部際會議溝通機制、信息溝通機制、重大問題協調機制、聯合督查工作機制四項部際協調工作機制,形成中藥監管合力,保證中藥產業鏈各個階段溯源有規范、監管有標準、標準可執行,并能做到無縫銜接,確保產業鏈全過程質量有人監管,質量可追溯。
2、加強中藥溯源機制建設
建立中藥材“從農田到臨床”的全流程質量可追溯體系,通過信息記錄、查詢和問題產品溯源,建設“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的管理系統,實現全過程質量跟蹤與溯源。
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引導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企業建立質量溯源體系,履行其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責任。建議首先從中藥注射劑和即將推出的經典名方中成藥開始試點藥材溯源體系,并逐步推廣到全部中成藥中,全面提升我國中藥質量。
3、加強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制訂過程更開放
標準是關于產品、服務等的統一的技術要求,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健全完善中藥質量標準體系,加強中藥質量管理,盡快出臺相關的中藥材種植養殖、采集、貯存和初加工的技術規范、標準,中藥材生產與流通全過程質量監督管理規范,進一步強化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以及道地藥材的標準制定與質量管理,加快中藥數字化標準及中藥材標本建設。
標準制定的目的是為了維持一定范圍內的最佳秩序,當前我國中藥標準立項過程的市場驅動機制不強,標準制修訂過程缺乏開放性和透明性,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的意識較為淡漠,標準實施狀況反饋機制缺乏,致使標準不能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吻合,不能真實、全面、有效地反映相關各方的利益,即使存在問題或不符合需求也難以進行修訂等。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充分的凝聚業內共識,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優化標準審批流程,落實標準復審要求,縮短標準制定周期,加快標準更新速度。通過提升在標準制訂工作中企業和社會力量的參與度,激發企業研究產品質量形成要素、提升質量標準、改善產品質量控制水平,從整體上提升產品質量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