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庹勤慧。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今年的全國兩會,產業扶貧是高頻熱詞。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中醫藥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庹勤慧心系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結合“互聯網+”共享服務平臺,為加強中醫藥產業建設“開處方”。
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是被列入我國重點培育的產業,但發展緩慢。岳陽平江白術已有400余年種植歷史,曾與“浙白術”不分伯仲,但近年來名氣也漸漸小了。這在庹勤慧看來,主要原因是中藥材品種不突出,中藥材質量有待提高,中醫藥企業發展滯后。
目前,中醫藥種植主要以農村散戶種植為主,產品質量難以控制。散戶容易跟風種植,導致中藥種類過于龐雜,未能經過科學的選擇和規劃。往往一個縣域內種植幾十上百種中藥材,而產量又低,無法形成地方特色品種。
“許多中藥材品種種質混雜,品種與生長環境等產地適宜性機制沒有突破。”庹勤慧說,藥材品質識別與種質退化、連作障礙、土肥精準需求、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栽培技術需提升完善。
針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缺乏統籌規劃,管理相對松散,多數中醫藥企業規模較小,影響力不足,中成藥、中藥飲片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較低等現狀,庹勤慧建議,各地要結合自己特色研究和制定“中醫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從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解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加大對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政策保證、資金保障和項目保護,提高財政支持中醫藥產業化的比重,逐步形成資金穩定增長的機制。
此外,要加強中醫藥資源保護與種植基因庫建設,確保中藥資源永續利用;加大對中藥材產地初加工的支持;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積極拓展中醫藥產品應用范圍,將中醫藥產品優先納入醫療保險目錄。
市場方面,庹勤慧認為要完善產業鏈條,打造龍頭企業,按照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導向、政策引導等手段,支持行業龍頭通過聯合、兼并、參股、控股等方式整合資源,組建大規模的中醫藥產業集團,打造全國現代中藥產業的“旗艦”企業;要建設產業園區,發揮產業園區的產業聚集、成果孵化和示范帶動效應;要加強基地建設,推行“企業+基地+農戶”的中藥材產業發展模式,促進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范化和規?;l展,構建“種植-加工-流通-研發”優質中藥材產業鏈;要構建物流體系,積極引導企業開展集中配送、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和網上交易,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的產品營銷網絡和多層次、多功能的市場運行體系。
在庹勤慧開的中醫藥發展“處方”里,還提到了 “互聯網+”。在互聯網大數據極速發展的當下,中藥材行業正逐步形成“標準化種植+標準化初加工+云倉”閉環可追溯的道地藥材流通新體系,訂單式生產、標準化加工和銷售已經成為推動中藥材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契機。
因此,庹勤慧建議,要有規劃地建立中藥材產業“互聯網+”共享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為藥農、基地、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技術指導、市場信息等全方位服務。同時,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為道地藥材集材地的形成提供現實可能。也可以依托地域特色,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中藥材+生態旅游”“中藥材+休閑養生”“中藥材+健康飲食”等多種產業模式,把中藥材產業打造成多端口、寬端口接入,跨行業、跨領域發展,多業態,開放式的互聯互通產業體系,最終實現產業扶貧,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