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北京訊(記者 張世豪 高琳哲)2019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相君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
代表之聲: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國家中醫人才有幾十萬,西醫數量少于中醫的數量。現在這個現狀已發生顯著變化,在這里我提一個建議:用大數據整理、歸納、分析中醫界的院士和國醫大師數十年的行醫經驗,找出其中的規律,并加以利用,這必將促進中醫藥標準化體系建設,也必將加快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
政策環境: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法》等法律文件,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行業現狀: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中醫藥人才,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的第一資源。當前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還需要我們不斷加強,在中醫藥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推進過程中,加強醫教研機構之間的銜接和協作,不斷豐富中醫藥人才結構、均衡中醫藥人才分布。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相君。長城新媒體記者 高琳哲 攝
具體建議:
一是推進三階段終身教育體系,完善中醫藥人才培養鏈條。要進一步明確中醫醫療機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定位和作用,與中醫藥院校緊密協作,切實做好中醫藥院校教育與畢業后教育的銜接。要以實現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為目標,完善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體系,將師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要探索建立各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培訓標準,深化中醫藥繼續教育內涵建設,推進中醫藥繼續教育改革。
二是以包容開放的理念推進中醫藥人才培養,適應社會需求。要在堅持做好中醫經典理論學習和中醫思維理念培養的同時,注重中醫藥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積極吸納和利用現代科學理論、技術和方法,豐富中醫藥人才的知識結構,提升中醫藥人才創新能力和不同領域的崗位適應能力。要充分利用河北省的區位優勢,積極開展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推進服務“一帶一路”等國家和省內重大戰略的中醫藥復合型人才培養。
三是充分運用中醫藥大數據技術,為中醫藥人才培養建立標準化體系。要整理研究院士、國醫大師以及臨床專家數十年積累的臨床用藥經驗,用大數據進行歸納總結,建立中醫藥大數據匯集、存儲與管理利用的綜合平臺,建立中醫藥數字信息的標準化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中醫藥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教育方法改革,搭建優質中醫藥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提升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為中醫藥人才培養建立標準化體系。同時研發中醫藥大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的人工智能技術,提升中醫藥大數據利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