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截止今天,上海已有313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痊愈出院。對確診病例的悉心治療中,祖國瑰寶中醫功不可沒。數據顯示,313例新冠肺炎痊愈病例中,中醫藥參與率達95%,湯劑參與率達70%。
從輕型、普通型到重型、危重型,中醫藥的全程參與,中西醫合作,為許多臨床患者治療帶來轉機。中醫藥到底如何發揮功效的?記者就此采訪上海市中醫藥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組長、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終身教授、上海市名中醫吳銀根教授。
中醫應對疫毒,將確診病例分為濕毒、熱毒兩種
新冠肺炎對西醫來說,是新發傳染病,在中醫看來,傳染病就是“疫病”。華夏民族歷經數千年繁衍生息,疫病在所難免。疫病因感受疫戾之氣,國家中管局提出,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該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記者獲悉,針對新冠肺炎的中醫藥治療,國家版診療方案(第三、四版)分別進行內容增補和修訂,吳銀根對此表示,考慮到各地確診病例各有癥狀不同,上海在國家版基礎上微調了內容。新冠肺炎總體來說是“疫毒”,上海將“疫毒”分為濕毒、熱毒兩種。濕毒主要是輕型患者,熱毒主要是重型患者。
專家解釋,上海中醫方案將確診病例分為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根據臨床不斷變化,后又增加“肺氣閉阻”型,“一些患者肺部出現纖維化,經過治療后,CT拍片病灶已看不見,但癥狀仍在,還需要進一步化痰補腎,這類患者我們新增了‘肺氣閉阻’型,以此提供臨床治療應用價值。”
達原飲、升降散,輕癥退熱等治療中發揮作用
市民關心的中醫用藥,國家版方案里推薦:對于乏力并伴有胃腸不適者,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乏力伴發熱的,則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防風通圣丸。吳銀根介紹,上海在實際應用上,以幾款經典方為基礎,辨證論治達到良好效果。
濕毒患者的治療中,吳銀根介紹,上海應用達原飲和升降散兩方應用頗為普遍,兩方也都是歷經時間沉淀,經久不衰的中醫名方。達原飲,原名“達原散”,是明朝中醫吳又可所創,載于《溫疫論》。達原飲用于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熱,臨床可治療濕熱中阻,樞紐失職以致寒熱起伏,連日不退,胸脘痞滿,嘔惡。記者同時翻閱資料發現,達原飲在17年前非典治療中也曾擔綱代表方,為整個救治工作帶來諸多貢獻。
至于升降散,作為中醫經典醫案,歷史上,多位醫家都曾記載,“升降散用蟬僵蠶,姜黃大黃也開煎,表里三焦郁熱癥,寒溫條辨用之先。”兩方在新冠肺炎的輕癥患者高熱不退等癥狀改善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麻杏石甘湯、宣白承氣湯兩方,改善重癥“功不可沒”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療中,中醫藥發揮怎樣功效?記者采訪中獲悉,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及,“肺與大腸相表里”。這與新冠肺炎的癥狀非常貼合。重癥患者伴有明顯腹脹,通過中醫內服、外敷、灌腸等方法,明顯改善消化道癥狀。
針對“熱毒型”,麻杏石甘湯、宣白承氣湯兩方“功不可沒”。吳銀根介紹,麻杏石甘湯,原載于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治“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在各類外感疾病中應用很廣泛。
至于千古名方——承氣湯,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中亦發揮獨道功效。承氣湯證從病理來看,邪熱燥結滯于大腸。吳銀根告訴記者,承氣湯分為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多種,在此次疫情中應用較多的是“宣白承氣湯”,肺是白色的,通過這一方名稱即知,宣白承氣湯作用于肺部及大腸,在此基礎上加以清熱解毒方,為重癥患者改善腸道功能,化解腹脹,改觀整個治療面貌奠定基礎。
挖掘經典名方,自制制劑已完成應急審批
“相比國家版方案,上海中醫應用方劑的特點是輕巧靈活,不斷探索改進。”吳銀根說。據悉,目前上海市中醫藥管理局正在整理313例確診病例,從中分析并總結經驗。中藥參與的樂觀療效,同樣被西醫專家認可。上海市新冠肺炎專家治療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表示,臨床實踐可見,中醫藥的參與對患者肝臟沒有產生損害,一些因應用西藥肝損的患者,通過中藥調理,很快恢復肝功能。
記者同時從上海市中醫醫療機構內獲悉,傳承挖掘經典名方,多種制劑已獲得備案許可。龍華醫院感染科張瑋主任醫師擬定“麻杏清肺顆粒”,該方以麻杏石甘湯、升降散經典名方為基礎,加減而成經驗方,用于濕毒郁肺型、熱毒閉肺型肺炎。吳銀根教授擬定的“肺炎清解顆粒”,則融合麻杏石甘湯、銀翹散及宣白承氣湯等經典方,用于出現肺熱、疫毒閉肺證型新冠肺炎。
這兩個制劑根據上海市藥監局相關應急審批文件,采取優化流程、簡化申報資料、壓縮審批時限、支持調劑使用等多項應急審批措施,全程政策指導和技術支持,開通綠色通道加快辦理。上海萬仕誠藥業有限公司負責制劑工藝和質量標準的研究,不久后,兩個制劑即將應用于臨床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