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學家話音剛落,十多位科學家紛紛舉手“搶話筒”要求發言。這一場景發生在7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持召開的座談會上。

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洪永淼發言介紹,目前他們所的科研經費中,“人頭費”僅占30%-40%,與國外相比仍然偏低。
總理要求有關部門要“多聽聽科學家的意見”。“搞數學研究,可能不用買太多設備,主要是‘人頭’在做。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改變多年來‘重設備、輕人頭’傾向,否則我們在數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很難充分發揮杰出人才的優勢。”他說。
李克強表示,加大數學等基礎研究投入力度,不光要“投錢”,更要“投環境”。“真正把科學家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他說。

北京大學教授黃如建議,加大對基礎研究的長期持續投入;清華大學教授馮雪提出,希望塑造創新文化,鼓勵青年人才參與原創性研究,寬容失敗。
當原定幾位科學家代表發言結束后,李克強說:“我這次來,主要想更多聽聽科學家的聲音。大家還有什么意見,請直奔主題,大膽發言,把問題戳破。這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總理話音剛落,參會科學家便爭相舉手“搶話筒”要求發言。有人建議,要在中西部地區布局更多國家級科技創新基地,讓中西部地區能“靠事業留人”,而不僅是“靠待遇留人”;有人希望賦予科研院所更大人才引進自主權;有人提出,科技資源布局要鼓勵有潛力的科學家更多做“10年以后的事情”。
李克強當即回應:“基礎研究可能要通過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形成成果,不能追求走捷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前走,最后的效果會更好。”
一位中科院院士直言不諱地說:“當前原始創新不足,最主要的問題是學術生態問題。最具原創性的研究需要智商極高的人,但現在的科研資源有時沒有集中在這些人手里。這對原始創新是極大的問題。”
李克強要求,必須持之以恒打破束縛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
當第9位科學家發言后,現場仍有許多手臂高高舉著。李克強說:“由于時間關系,不可能讓大家一一發言。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把科學家們的意見綜合起來形成一份報告給我,我會責成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盡力解決大家反映的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