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一群僅僅經過簡單培訓、沒有編制的赤腳醫生,憑著極其簡陋的醫藥設施和走家串戶的極大熱情,擔負起了數億中國農民的基本醫療衛生保健事業,并在人們心中積攢下永遠的溫暖。

下鄉知識青年,赤腳醫生在采摘中草藥 1970

草原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在農村走家串戶巡回醫療。

70年代浙江嘉善縣農村赤腳醫生出診
作為農民健康的守護神,“赤腳醫生”除了要有一定的醫療知識,更重要的是,必須有一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農民中只要有人生了病,“赤腳醫生”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病人跟前。在草原,在山區,經常可以看到“赤腳醫生”頂風冒雪、爬山過河的身影。

在農村當赤腳醫生

穿軍裝的赤腳醫生
直到今天,“千家萬戶留腳印,藥箱伴著泥土香”,仍然是那個時代的農民對“赤腳醫生”最溫馨的回憶。

河南省商水縣練集公社劉樓大隊赤腳醫生對農村兒童進行疾病預防工作(1974年攝)。

赤腳醫生(1974年花橋四大隊 蔡盛秋攝)

培訓赤腳醫生

親人解放軍輔導赤腳醫生(1976年新津縣)





巡迴輔導(1976年 新津縣檔案館提供)

《培訓赤腳醫生》----464醫院醫務人在農村

人民解放軍17師易縣場站衛生隊培養的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在部隊》-為地方培養赤腳醫生 ---17師衛生隊

《深山采藥》17師易縣場站衛生隊的同志和當地赤腳醫生在狼牙山上采藥

攝于易縣農村 《培養赤腳醫生》

商業部門的工作人員采取革命化的措施,把貧下中農需要的藥品及時地送到山區、農村和牧區。

醫療工作在農村

醫療工作在農村

一位身著白襯衫的“赤腳醫生”正為農村小孩治病。 (王天柱 攝)

在農村當赤腳醫生

在農村當赤腳醫生

在農村當赤腳醫生

在農村當赤腳醫生

1965年第一批赤腳醫生人員之一(1970年9月攝于溪西勤勞大隊) 俞水林提供

邊勞動邊看病是赤腳醫生的光榮使命

赤腳醫生服務上門 七十年代的




她被稱為中國赤腳醫生第一人,她是電影“春苗”的原型,從赤腳醫生到衛生部領導再到普通農民——赤腳醫生王桂珍。




1973年赤腳醫生培訓留念

1965年,為響應“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號召,當時的萬山守備部隊衛生隊,從萬山漁業大隊民兵營里挑出9女2男培訓,組成了民兵營衛生班。196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十姐妹班”。當時,萬山大隊共有10條船,“萬山十姐妹”剛好每人跟一條船。其實就是海上的“赤腳醫生”。

1971年第11期:云南藏族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陳玉榮在鄉村。1973年攝 攝影馬昭運

傳奇人物——在延安插隊成為赤腳醫生的北京知青孫立哲在為鄉親看病

南京知青屠苔麗在鄂托克旗吉拉公社醫院學醫做赤腳醫生時(1969.5.)

曾經活躍在十里八鄉的赤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