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生命時報
抗擊疫情,如何用好中醫藥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中,中醫從發病早期到重癥救治,一直在全程參與。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醫藥在疫情救治與防控方面的知識,生命時報社、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了“名醫在線科普活動”,邀請山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李廷荃教授,通過在線講座教大家在疫情中如何用好中醫藥手段。
李廷荃教授指出,疫病在我國自古有之,歷史上有過300多次較量。據記載,兩漢時期是古代記錄中瘟疫最多的時期,“醫圣”張仲景的從醫契機便是東漢末年被稱為“傷寒”的瘟疫橫行,其著寫的《傷寒雜病論》救人無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的“清肺排毒湯”,就是由該書中多個經典方劑優化組合而成。中醫在治療濕熱蘊肺證的新冠肺炎時所用的基礎方達原飲,則出自瘟疫學說創始人吳又可的《溫疫論》。
中醫把瘟疫歸為“疫病”“溫病”范疇,新冠肺炎病機特點為“濕、熱、毒、瘀”。根據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演變過程,中醫將其分為輕型(寒濕郁肺、濕熱蘊肺)、普通型(濕毒郁肺、寒濕阻肺)、重型(疫毒閉肺、氣營兩燔)、危重型(內閉外脫)、恢復期(脾肺氣虛、氣陰兩虛),并推薦了相應的處方和中成藥。 其中,很多都是老百姓常見的。李廷荃教授在科普中介紹了不同病期的特點和診療方案中的常見中藥。
藿香正氣。臨床中,藿香正氣主要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典型癥狀表現為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等。
防風通圣丸。它具有解表通里、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外寒內熱、頭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風疹濕瘡等病癥。
安宮牛黃丸。日常用于熱病、邪入心包、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等,在疫情時服用可起到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等功效。
生脈散。新冠肺炎恢復期多以氣虛癥狀為主,氣陰兩虛也多見,生脈散及其制劑可以治療氣陰兩虛證。
中醫提倡“未病先防”。冬春季節,很多人都有陰虛內熱的情況,當外邪入侵身體,人就容易生病。因此,平時在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控措施的同時,還要調整好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飲食、睡眠充足、適量運動、防寒保暖、心態樂觀,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直播活動中,李廷荃教授還就大眾常見的健康問題給予了詳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