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三秦大地,到處春意盎然。4月20日至23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和省長劉國中陪同下,先后來到商洛、安康、西安等地,深入自然保護區、貧困山區、社區、學校、企業等,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復工復產等情況,就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調研,看望慰問干部群眾。
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習近平來到老縣鎮衛生院,了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并向堅守在基層防疫抗疫一線廣大醫務人員表示親切慰問。習近平指出,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加強農村、社區等基層疫情防控能力建設,把各項防控措施常態化。
來源:人民日報2020年2月24日1版
總書記去過的老縣鎮衛生院是如何成為貧困戶健康的“守護神”的呢?請看中國中醫藥報的報道——

作者:中國中醫藥報記者趙文
陜西素有“自古多名醫、三秦無閑草”的美譽。近年來,陜西將中醫藥事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推動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得益于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起特色明顯的中醫館,成為貧困戶健康的“守護神”。
“沒想到習總書記會到我們這個偏僻的鄉鎮衛生院來,既意外,更感動。”每每想起總書記來時的情景,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院長李小東都難掩內心的激動,“總書記的話讓我充滿動力!”

4月21日,習近平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了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病有所醫,是老百姓基本的需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4月21日,正在陜西省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了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并向堅守在基層防疫抗疫一線廣大醫務人員表示親切慰問。
“習總書記在中醫館與我們親切交談,詳細了解醫生從業經歷、經驗傳承工作、就診患者情況以及中醫藥使用、中藥材種植情況等。”老縣鎮衛生院中醫師余貽德回憶說,他當時向總書記介紹道:“我每天能看10來個患者,其中高血壓、冠心病、胃腸道病、風濕病患者居多。平均每服中藥大概20元左右,我們可以代煎,群眾也可以帶回去自己煎。” 作為當地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定點醫院,老縣鎮衛生院是脫貧攻堅“三保障”之一——“基本醫療有保障”的重要支點,承擔轄區及周邊2萬余人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扶貧等工作,其服務能力強不強直接關系著脫貧攻堅能否穩定住、鞏固好。為提升醫療服務能力,老縣鎮衛生院除了開設中醫館外,還設置了遠程會診室,可以同安康市中醫醫院遠程醫學中心對話,實施遠程咨詢、會診、培訓等活動。
老縣鎮衛生院中醫館于2017年8月建成投用,現有3名中醫藥人員,設有中醫門診和康復理療、正骨推拿、中藥房、煎藥室等中醫特色科室,配備了針灸推拿治療床、艾灸儀、中藥熏蒸儀等10余種設備,中藥房能夠提供386種中藥飲片。據李小東介紹,目前,中醫館年門診量已超過3000人次,針灸、推拿按摩、牽引、刮痧拔罐、通絡電療等中醫適宜技術深受當地老百姓喜愛。
“自打有了中醫館,我的老毛病可以隨時來調理,很長時間沒有再犯過啦。”馬鞍山村54歲的風濕病患者張秀云說。
近年來,陜西省十分重視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中醫藥的作用,下大力氣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目前,全省178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立了特色明顯的中醫館,配備了中醫藥人員,中醫館成為貧困戶健康的“守護神”,中醫藥成為鄉村群眾就近看病的首選。
此外,安康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偏遠山區群眾看病難題,市中醫醫院建立的覆蓋全市163家社區、鄉鎮中醫館和27家二級醫院的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將醫療的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奔波,也防止延誤病情,小病拖成大病,從而因病致貧。
“習總書記來中醫館考察,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舞,我們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期望,發揮好中醫館的作用,更好地服務基層老百姓。”李小東說。